查看原文
其他

千年大觉寺,千年古银杏 I 银杏(39)

回首慢几拍 望京花事
2024-09-04

      寻访北京古银杏,综合考虑路程及路况,临时去海淀西山大觉寺,那里有千年古银杏。原以为半天时间足够转完,结果5个小时没看完,到了闭园时间,被保安催着依依不舍离开,银杏叶金黄时节再来吧。


      本周作业主要收获:1、为大觉寺的千年古树折服。2、进一步了解小叶朴树上的虫瘿现象。3、计划后期寻访大觉寺古树。



      西山大觉寺,大觉禅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金朝第六位皇帝,金世宗完颜雍之孙。)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

       寺院建筑坐西朝东,山门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体现了辽国时期契丹人朝日的建筑格局。寺依山势而建,主要由中路寺庙建筑,南路行宫和北路僧房所组成,总占地6000平方米。中路自山门向上到龙王堂分别建有山门、碑亭、放生池、钟楼和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憩云轩、玉兰院。寺院后部也就是最高处有寺庙园林,包括迦陵和尚塔、灵泉池、龙王堂和领要亭等。寺院西北李子峪有清泉,汇入灵泉池,并从灵泉池分两路出发流经整个寺院,最后汇集于天王殿前的放生池。中路大觉寺的山门为一三间歇山式建筑,下面是砖石结构,开拱门一,上有匾额“敕建大觉禅寺”,上面是木结构的斗拱和屋顶。


      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寺内共有古树100余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古娑罗树(七叶树)、松柏等。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大觉寺八绝: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韵清池。 我以为,千年银杏是八绝之绝,看到它的第一眼,无比震撼。
  

      下面,来看看大觉寺八绝中的四绝,其它四绝待下篇分解。
      古寺兰香:古寺兰香是指四宜堂内的高10多米的白玉兰树,相传为清雍正年间的迦陵禅师亲手从四川移种,树龄超过300岁,乃京城白玉兰之王。玉兰树冠庞大,花大如拳,为白色重瓣,花瓣洁白,香气袭人。玉兰花于每年的清明前后绽放,持续到谷雨,因此大觉寺玉兰是北京春天踏青的胜景。

      我这是第二次来大觉寺,第一次是二十多年前了。明年春天补拍洁白清香的玉兰花。二十年前的大觉寺记忆碎片只有白玉兰和后院的石头。


      玉兰王的东侧还有一棵望春玉兰,该位置原来的古玉兰的去向无从考证。(参见大觉寺公众号2022.6.16《大觉寺的记忆与变迁 I 四宜棠、憩云轩》)望春玉兰的花期早于白玉兰。

      鼠李寄柏:四宜堂院内,古玉兰的西面,有一棵大柏树,在1米多高分成两个主干,在分叉处长出一棵鼠李树,故称鼠李寄柏。 

      上世纪70年代的旧照片鼠李寄柏前有芍药花盛开,现在芍药花已经失去了踪迹。

      这棵柏树树干自地1米以上分枝处,生长着一棵阔叶树,学名小叶鼠李,是西山一带特有的硬杂木,它的根就是俗称的“麻梨疙瘩”,是制作烟斗的好材料。此树寄生在古柏树上已有70多年的历史。鼠李树的树冠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就像一把绿伞,形成天然的凉棚,远望李柏难分,树姿奇特,堪称古寺一绝,为古寺平添雅趣。
      松柏抱塔:白塔为松柏环绕,南面一棵松树,北面一棵柏树,松树和柏树的枝条向白塔生长,似乎是要伸手将白塔抱住,因此得名松柏抱塔。塔旁有松树柏树各一株,据古树专家估测,树木已有五六百年以上的树龄(原古松已于2003年因病虫害而死,现有松树为此后移植而来)。

      塔为典型的藏传覆钵式白塔,砖石结构,分为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塔高约15米,下有八角须弥座,中部是圆形塔肚,上方是细长的相轮。 
      上世纪60-70年代,人们开始称这座白塔为“迦陵禅师舍利塔”,这一说法,以讹传讹,竟然传了四、五十年。然而,管理处工作人员通过研究考证,认为迦陵禅师舍利塔另有所指,而这座佛塔似乎比迦陵禅师所在的清早期时间更早,概为元末明初之遗存。古树的树龄、白塔的形制、塔身的纹饰以及大觉寺殿堂内供奉的多尊具有明代早期藏传佛教特色的佛造像,似乎都在印证着这座白塔的身世。



      塔座为八角形,正面朝东,上枋和下枋雕刻仰俯莲花,四周由祥龙、葵花、牡丹、莲花、西番莲等图案砖雕构成。


      塔身呈覆钵式,上宽下窄,正面有焰光式塔门。


     塔身上面的相轮共有十三层。最上面是华盖,金属华盖上雕刻有一圈“佛”字,共16个,华盖下还悬有风铃8个。
      大觉寺有两个未解之谜,除“大觉寺创始之谜”外,大觉寺内另一个未解之谜,就是大觉寺中轴线上最高处的白塔。透过白塔后面的元宝枫看白塔,白塔之谜只有大觉寺的古树知道。
      千年银杏: 穿过正在维修的大雄宝殿,进入中轴路上第三进院落,闯入眼帘的是无量寿佛殿,千年古银杏,和殿前的明代石碑刻。
      在无量寿殿前的左右各有一株银杏树。北面的一株雄性银杏,相传是辽代所植,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故称千年银杏、辽代“银杏王”。这棵古银杏至今枝繁叶茂,长势极好。
       银杏树高25米左右,胸径7.5米。树高远远超出大殿的顶部,浓荫遮盖了大半个院子,树干之粗要六七个成人手牵手方能围拢。乾隆曾写诗赞誉:“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缘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

      无量寿殿的殿堂外檐正中悬挂着清乾隆皇帝御笔手书的“动静等观”匾额。   
      我在千年古树前惊呆了好几秒钟,如果不是无量寿佛殿前有十来个孩子在写生,我还会继续静默下去的。


      一棵千年古树撑起一片银杏林,直入我的心。

      与千年银杏树对称的雌银杏树,每年秋季也是硕果累累。





      累累硕果导致雌银杏树叶先变黄了。


      雌雄银杏树并立,无论哪个角度看都赏心悦目。


      雌银杏树边上的海棠红果挂满整棵树,两棵母亲树在一起必不觉得辛劳。

      大觉寺现存的四株古银杏,无量寿佛殿前的千年古树、北跨院的“九子抱母”、北下院的雌雄合抱“龙凤树”。


      寺内北跨院生长着的一棵古银杏——“九子抱母”。它虽不似千年银杏那般长得高大威武,但树形却很奇特,此树高约20米,树龄已逾500年,在这棵古银杏的主干四周,有九棵粗细不等的小银杏树,就像九个孩子手拉手自觉地围成圈,抱成团围绕在母亲身旁,故称“九子抱母”。


      这九棵小树枝叶茂盛,远观像一片小树林,也形成“独木成林”的奇景。九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为阳数之极,古银杏四周能长出这样九棵小树来,也是十分奇特的事情。
      下面这棵有红牌身份的银杏显然是300年以上的古银杏树了,在大觉寺外北面停车场路口。


      根据《北京市古树名木管理条例》规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为古树,北京市古树分两级,三百年以上为一级(挂红牌),一百年以上为二级(挂绿牌)。古树中还有名木,是指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大觉寺有定级古树102棵,其中一级古树30棵,二级古树72棵,包括了古玉兰、千年银杏、松、柏、楸树、七叶树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树木。
      文末福利,晒晒大觉寺的几种有花有果的古树名木,现在无花也无果的古楸树,明年再回访,四月楸树花我的最爱,五月有七叶树灯塔般的花。


      大觉寺院内共有三株太平花,一株生长在功德桥畔。另外两株在四宜堂院内,与玉兰同种于一院当中。关于太平花,宋以前生长于四川称“丰瑞花”,宋时作为贡品移植中原,并得宋仁宗赐名“太平瑞圣花”。到了清代道光时将其改称“太平花”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太平花过去在民间少有,一直栽种在皇家园林当中,保存不多。太平花为祥瑞之花,皇室人员多喜把它当做礼品赏赐王公大臣,因此在当时不少的王公府第官家私邸都有种植。寺内太平花来自哪里,无字记载,当也为皇室赏赐。能有太平花栽种在寺内院中也可想见大觉寺这座皇家寺院地位之高了。秋天的太平花果也很耐看。



      功德桥南边有一排香椿树,北京人喜爱吃香椿芽,大街小巷城里乡下都能见到香椿树,今年小区里的香椿一律没花没果,不知道明年的会不会跟去年一样爆花爆果。



      寺院后部多处有黑弹树(小叶朴),北方寺庙常将小叶朴称之“菩提树”。头一次看到小叶朴的果和虫瘿同框。果的颜色从绿到黄,最后变成蓝黑色。中间靠右大的褐色“果”是虫瘿。



      白塔后面的小叶朴树,树枝上长有密密麻麻的“果实“虫瘿。树上的牌子是这样写的:这些“果实”其实是长在树枝上的虫瘿。科学界命名为北京枝瘿象虫,由于它们入侵植物组织,促进了细胞分裂,导致增生和分化异常,形成了一个个小树瘤。


      北京枝瘿象虫,加新一个新名词,搜索以下资料,北京枝瘿象虫又叫做赵氏瘿孔象虫。


      早在1952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林瑶便对寄生在小叶朴树上的象鼻虫进行了饲养和详细观察,并请象鼻虫分类专家赵养昌进行鉴定。

  1980年,赵养昌到大英博物馆进行核对后,确定这种象鼻虫为一新种类。不幸的是,赵养昌回国后不久因病去世,没能对此虫进行描述命名。

  1989年8月,赵养昌的学生陈元清,为纪念恩师完成论文,把该虫命名为赵氏瘿孔象虫,并把相关著作投稿到《昆虫学报》,直至1993年2月才正式发表。

  1989年11月,北京园林学校的林开金完成了内容相似的论文,投稿给《四川农业大学学报》,论文于1990年正式发表,将该类象鼻虫定名为北京枝瘿象虫。

  按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优先法则,先发表的有优先权,因此北京枝瘿象虫的学名即为有效学名,而赵氏瘿孔象虫则为异名。


      在山东潍坊昌乐县乔官镇响水崖村,小叶朴当地被称为“山黄瓜树”,村里的人经常摘这种果实(虫瘿)吃,吃得时候要格外小心,不能吃到里面的虫子。这种虫瘿对人体无毒,味道鲜美似黄瓜,可以食用。


      北京枝瘿象虫非常“专一”,因为它们只跟小叶朴树发生寄生关系,而不会寄生到别的树木上。无形中,北京枝瘿象虫也成了识别小叶朴树的标志物,如果见到这种虫瘿,那么所寄生的植物便是小叶朴树无疑。


      虫瘿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小叶朴树身上,在很多植物上都可能发生,虫瘿有的较小,如栎树叶上常见的瘿蜂;有的较大,近似于香蕉大小。能成瘿的昆虫有瘿蜂、小蜂、瘿蚊、瘿蚜、球蚜、木虱、叶蜂等。

(参见潍坊新闻网)

      

     “南科人文”公众号上介绍了北大刘华杰教授带着学生在北京大学燕园观察和持续关注“树象蜂”系统的经历。“树象蜂”系统:树即小叶朴(音“破”)树;象,指一种寄生在黑弹树上的象甲类昆虫;蜂,指一种刻腹小蜂。这三者的关系是:黑弹树被象甲昆虫寄生,这种象甲昆虫又被一种刻腹小蜂寄生,涉及这两个环节。


      刘华杰总结到“树象蜂”这个系统的博物观察有四个“目”的物种参与:1.灵长目的人在观察、讨论现象;2.荨麻目的黑弹树是此系统中做出牺牲的物种;3.鞘翅目的赵氏瘿孔象寄生于黑弹树上;4. 膜翅目的瘿孔象刻腹小蜂又寄生在赵氏瘿孔象上。对这个现象发生的逻辑链做了比较细致的介绍之后,教授继续列举了诸多仍待探究的问题,如:若此系统被理解为树遭虫害,农药可能杀光寄生的两种非常特别的昆虫。应喷农药灭虫吗?现在已知瘿孔象刻腹小蜂寄生于赵氏瘿孔象,除此之外它是否还寄生于别的物种?就在北大校园这个范围内“树象蜂”系统的情况如何?可见对“树象蜂”这一个系统的博物学观察和探究也是可以不断展开的。



      去年6月拍到小叶朴树的虫瘿就放一边了,今天多写点作业。



      地上有不少的黑枣果,几位大姐捡了几个讨论了一会说像小柿子。没错,黑枣就是柿科的君迁子,它的果风干了以后变成像黑枣。黑枣树也是山里及寺庙里常见的树,易生长,花果供观赏,黑枣还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



      秋天,部分连翘复花是常见的现象。花少的深秋,能看到连翘花也是高兴的事。观察了两年,能复花的连翘是比较稳定的,建议园林绿化可以多种些,以增加秋天的观赏花。


      这或许是大觉寺里今年最后的珍珠梅花了,俏立枝头,不畏秋寒。


      月季花是在北京坚持到最后的花儿,十一月还有。


      盆栽桂花是北方寺院里的标配。


      大觉寺里随处可见的柿子,透着简单美好的寓意,事事如意。





      我喜欢这些与古银杏相伴的橙黄柿子,寄希望明年出京刷花刷山刷园事事如意。


      以上资料,未注明出处的均为百度百科和大觉寺公众号上的资料。谢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望京花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